河北体育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约104亩,作为河北省内综合性体育场馆,年均接待量达50万人次,服务涵盖多项运动。然而,随着全民健身需求的快速增长,传统运营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管理效率不足、数据孤岛现象突出、安全保障压力增大等问题亟待解决。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河北体育馆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与体育数字化发展战略,开启了智慧化建设的新征程。
秉持“数据驱动、服务优先、安全可控”的原则,河北体育馆打破原有业务系统数据孤岛,构建以“智慧运营中心”为核心的“1+5”架构,整合五大平台协同运作。
1.整合数据资源,助力科学决策。该平台作为数据中枢,将各业务系统产生的实时人数、累计人数、历史趋势、充值记录等大量数据集中存储与共享。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操作,把复杂的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表、图形和仪表盘。例如,管理人员可通过数据管理平台,清晰了解不同时段的客流量变化,从而为场馆管理和运营提供精准决策支持,有效提升服务能力。
2.智能分析预警,保障场馆安全。接入视频监控系统,利用“超脑”分析技术,实现倒地检测、人数异常检测等多项功能。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立即以红色告警示意,管理人员可实时预览现场画面及事件详情,进行一站式研判、处理或转交。通过这一平台,能够对场馆安全态势进行全面掌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
4.监测关键指标,优化运动环境。在泳池区域,通过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分析常规五参数及余氯等关键指标,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针对室内密闭空间,配备空气质量监控设备,监测温湿度、PM2.5等多项指标。一旦指标出现异常,及时报警,确保为健身群众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
5.升级一卡通系统,便捷用户体验。对一卡通系统进行全面迭代升级,在微信公众号开辟“我要预约”功能模块,绑定用户信息并对接银行网上支付接口。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场地预定、购卡充值、扫码检票等线上业务,全类型用户均可在一个业务流程内完成活动消费,极大提高了用户运动体验和粘性。
1.精准分析用户,优化资源调度。基于会员消费数据与运动偏好,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构建用户标签体系。例如,针对习惯于早晚运动的用户推出晨练卡和晚练卡,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场馆使用高峰期和低谷期,实施分时动态定价策略,有效提升场地利用率,促进营收增加。
3.线上统筹赛事,提升赛事专业性。通过赛事管理系统实现线上报名、线上抽签、场地分配等功能,支持千人级赛事线年金球制胜网球大奖赛通过该系统进行报名信息自动化处理,有效缩短筹备周期。此外,网球馆引入鹰眼系统,在网球比赛中辅助裁判判罚争议球,提高比赛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2.实时监测环境,确保环境安全。在室内场馆部署传感器、空气质量检测仪等设备,实时对游泳池水质、温湿度、PM2.5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一旦出现异常指标,及时报警,确保运动环境舒适安全。
1.发放免费体验券,惠及广大群众。依托线上系统发起多种形式的公益福利活动,参与活动可获得场馆免费体验券,年均发放体验券5000张,惠及群众20000人次,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体育馆,享受运动的乐趣。
2.开展万人监测活动,提供个性建议。开展万人免费体质监测活动,并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向用户提供个性化运动建议,帮助群众科学健身,提高运动效果。
3.开辟线上意见栏,改进服务质量。开辟线上“意见栏”,定期发起线上群众满意度调查,建立闭环反馈机制。通过系统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第一时间收集健身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通过一卡通系统全面升级,实现健身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事项跑零次率接近100%。将安防、客流、运营、环境等分散的重要因素整合于大数据平台,实现一站式、一体化管理。管理人员可及时接收场馆动态,快速反应,大大节省了场馆管理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整合分析各类数据,能够实时查看场馆运行状况,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基于这些数据,合理预测业务发展方向,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例如,根据数据预测某类运动项目的需求增长,提前调整场地安排和师资配备,推动数字赋能下相关服务供给的多维度专业化提升,使体育场馆的运营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智慧化。
通过平台数据可视化呈现,全面掌握全馆安全态势并进行安全决策分析,细化安全管理颗粒度。异常告警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或安全事故,迅速进行排查处理,实现安全生产方面的降本增效,为健身群众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健身环境。
河北体育馆以“数字孪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技术,搭建智慧场馆大数据平台。其他场馆可以借鉴这一技术架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入先进技术,打破数据孤岛,构建智能化管理体系。例如,小型场馆可根据自身规模和业务需求,选择重点建设部分平台,逐步推进智慧化建设。
从用户需求出发,升级一卡通系统,打造微信公众号服务矩阵,提供线上一站式服务。同时,开展公益活动、提供体质监测和个性化运动建议,增强用户粘性。其他场馆应注重用户体验,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容,提高用户满意度。
利用大数据进行精细化运营,实施分时动态定价策略,优化资源调度。通过线上系统升级,实现全流程线上服务优化和赛事管理智能化升级。这些运营管理经验可帮助其他场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营收。
打造智慧安防系统,实时监测场馆动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同时,加强环境监测,确保运动环境安全。其他场馆应重视安全保障工作,引入先进的安全监测设备和技术,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为用户提供安全的运动场所。
下一期《中国体育场馆》正在编制筹备中,欢迎各会员单位踊跃投稿,共同开展行业研究工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