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内,一张张笑颜诉说着家园的喜人变化;体育场中,跃动的身影彰显出无限活力;街头巷尾,小修小补的摊位勾勒出最朴实的幸福。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城市更新与城市文明共建共融,在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提升、便民生活圈建设等领域全面发力,推动城市能级跃升与民生福祉提升双线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石家庄市、正定县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平山县、新乐市获评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
夏日傍晚,走进石家庄市桥西区怡静园小区,路面平整干净、墙面粉刷一新、车辆停放有序。在小区内的休闲小广场上,居民们正坐在一起纳凉唠嗑。“现在小区面貌大变样,越住越舒心。”在这里生活了21年的秦俊霞笑着说。
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怡静园小区,拥有楼栋7栋,年头长了,小区里的“毛病”不少。小修小补,治标难治本,2023年,桥西区住房和城区建设局开始对小区进行综合整治提升。维修破损道路、更换健身器材、安装监控、修缮小区大门,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同怡静园小区一样,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纵深推进,在石家庄,众多老旧小区换了新颜。
近年来,石家庄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强力补齐城市建设中的短板,打造“住用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的居民社区。自2021年以来,石家庄全市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208个,惠及居民30多万户,城市面貌全面提升。
“我们施行‘一小区一方案’,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根据80%以上居民意见确定老旧小区改造方案。”石家庄市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宋佳介绍,石家庄市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除了重点改造水、电、气、热、通信、消防、雨污分流管网等基础设施外,还完善养老、托育、快递、健身、无障碍、电动汽车充电等配套设施,让群众从“忧居”到“有居”再到“宜居”,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清晨,位于建华大街与和平东路交叉口附近的拾光智慧体育公园内,不少晨练的市民正挥汗如雨。2块标准篮球场、3块三人制篮球场、2块网球场以及环形跑道,人人都能在这里享受运动乐趣。
近年来,石家庄市在大力推进拆违的同时,按照“还空间于城市、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利用街边巷角的闲置地块和拆违腾退空间,陆续建设了一大批健身场地,以满足群众就近就便运动的需求。
“2021年以来,石家庄市完成群众身边的便民体育设施更新5311处,建成球类运动场地966个。尤其是石家庄市网球中心、中央绿色体育公园、石家庄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等高品质场馆公园的建成开放,让群众享有更加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石家庄市体育局局长任维维介绍,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加快中心场馆、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智能化全民示范健身工程等项目建设,让体育惠民工程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早上7点,家住石家庄市新华区明珠花苑的齐岳明来到楼下的饭店,点了两根油条、一碗豆浆,开始准备享用早餐。“现在小区附近的早餐店越来越多了,步行15分钟的范围,就有超过5家不同品类的小店,特别方便。”齐岳明感慨。
一家热气腾腾的早餐店,一座就近的菜市场,一处能修能补的摊位……近年来,石家庄市持续加强便民生活圈建设,本着因地制宜、一圈一策的原则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让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于细微处着力,不断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截至目前石家庄市已建成的184个便民生活圈,基本实现二环内社区全覆盖。”石家庄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科科长马永宁介绍,2024年9月,石家庄被确定为全国15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之一。未来,将继续通过试点带动、全面推开的方式,加快培育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