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热情洋溢、欢声如潮,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在这里隆重开幕。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100多名青少年运动员齐聚赛场。这既是对青春力量的集中“检阅”,也是体育强国建设向纵深推进的生动注脚。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巴黎奥运会上捷报连连,上演振奋人心的巅峰对决,到全民健身热潮席卷城乡,健身步道、公园球场上的灯光点亮城市夜空,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坚定步伐。
全民健身的热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社会肌理。从“苏超”赛事火爆全国到泰兴“镇BA”激情开赛,从苏州率先发布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五年实施方案,到南京16条举措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大众参与与政府推动形成合力,在江苏大地澎湃起阵阵运动热潮。省体育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农村乡镇“15分钟体育健身圈”覆盖率均已超过96%。全民健身已从政策愿景变化为千家万户的生活日常,在运动激情与健康追求中,绘就着“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生动图景。
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体育产业正以“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产业规模加速扩容、结构优化升级,体育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高端赛事、智能装备、健身服务等细分领域亮点纷呈,推动产业整体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另一方面,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创新与“体育+”融合模式的深度探索,正打破传统产业边界,“体育+文旅”“体育+科技”“体育+教育”等新业态蓬勃兴起,激活大众健身消费潜力,构建起跨领域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以“苏超”为例,赛事通过“一城一主场”模式带动铁路旅客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销售收入大幅上涨,更催生“赛事+文旅”“观赛+消费”等新业态,成为体育与经济双向赋能的生动实践。
科技赋能,为体育强国建设插上翅膀。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可穿戴设备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体育训练更加科学化、智能化,也让观赛体验更加沉浸化、多元化。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实时获取身体机能、动作姿态、疲劳程度等数据,实现精准分析与个性化训练方案优化;VR、全景直播等技术让观众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足不出户即可身临其境感受赛场激情;在全民健身中,健身app、智能手环等新应用,让运动指导触手可及、健身成效可视可量。科技正以“乘数效应”激活体育强国建设的每一个细胞,为实现“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注入不竭动力,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谱写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