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开幕在即,北京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迎来了科技与体育交融的盛会。8月9日,北京篮球协会副主席焦健、前中国女篮队员张晓妮及年轻选手帅诏鸣等篮球运动员齐聚一堂,体验了最新研发的运动人形机器人。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也为未来的体育训练开辟了新视角。
在活动现场,焦健对人形机器人的表现赞不绝口。他表示:“这些机器人对从事体育行业的人帮助很大,可以在青少年篮球推广普及层面广泛使用。”焦健认为,机器人在训练中能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教练因情绪波动而影响训练质量,尤其是在青少年训练中,这一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中,华北电力大学“电力之光”战队与北京建筑大学“驰稳”战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赛。比赛采用AI自主决策模式,机器人们展现出流畅的防守、进攻与团队协作能力,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焦健和张晓妮在现场都表示,未来人形机器人可能会在训练中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比赛的临近,各个赛队正在赛训基地进行最后的技术调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I-Kid队的队长高小松表示,他们团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3V3足球比赛做准备。他们的目标是通过这次比赛积累经验,为未来参加RoboCup等国际赛事打下基础。
人形机器人技术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机器人足球比赛的形式也不断更新,从最初的2V2发展到3V3,未来甚至可能会演变成11V11的形式。高小松对此充满期待,他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比赛中的表现将更加贴近真实。
赵东伟,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部部长,介绍了基地的多重功能。他表示,除了为各赛队提供训练场地,基地还将承担机器人新技术的测试任务,推动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升级。同时,基地还计划进行公众科普活动,让青少年群体能够近距离接触机器人,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科技体验,更是对未来体育训练的一次探索。人形机器人将如何改变传统训练模式,如何在运动员的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持续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